2025年7月10日,由5名来自日韩无码
学子组成的“喜上莓梢助农小分队”深入南京国家农高区白马黑莓产业示范园,开展“三下乡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团队紧扣党的二十大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”战略部署,以“黑莓产业三产融合赋能乡村振兴”为核心议题,通过田间调研、亲自采摘、问卷分析、深度访谈等形式,系统梳理产业发展的现实图景与突破路径,以青春行动践行“请党放心,强国有我”的使命担当。
田间地头看实效产业扎根惠民生
实践当天,团队成员在基地负责人张老师的带领下深入黑莓种植区。炎炎烈日下,小组成员发现黑莓植株分布均匀,种植布局让每一株黑莓都充分晒到太阳。同时经张老师介绍,种植区灌溉水管有序铺设。据负责人介绍,干旱高温是种植中最常遇到的气候问题,其灌溉系统应对当地高频干旱高温气候的关键设施,完善的灌溉系统能有效减少减产风险。

团队成员亲身体验了采摘工作,深刻感受一线劳动者的辛劳。通过与相关负责人交流得知,园区多数采摘工人来自周边本村及邻村,他们利用农闲在采摘旺季参与采摘,有效获得相关收入,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补充。此外,针对劳动力保障,团队了解到,园区通过与劳务公司、周边村级组织合作,有效缓解了采摘旺季“用工荒”问题,让产业发展的红利更广泛地惠及当地村民。

最后,在实践时段正值黑莓的成熟季节,临近最后收获时段,大部分黑莓都采摘完毕,且由于高温,许多黑莓已腐烂在枝头。但在小组成员不懈的探寻下,收获了一筐果实饱满的黑莓。同时小组成员发现了不同成长阶段的黑莓,深入了解到黑莓的成长演变。

全链诊断精准把脉数字转型势在必行
团队围绕产业链各环节开展系统调研,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80份有效样本,数据显示:当前黑莓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中,销售渠道不稳定占比60%,是最突出的瓶颈,成本上涨、种植技术不足、宣传力度不够紧随其后。
各环节仍面临诸多挑战。在生产端,干旱高温以93.75%的占比成为最突出的气候难题,且抗旱品种依赖进口导致种苗成本居高不下,制约着种植环节的稳定发展。对于加工端,仅28%的企业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,虽深加工产品存在300%的附加值提升空间,但像“莓小仙”原液这样的高端产品市场认知度不足,产业链延伸与价值挖掘受限。而对于销售端,线上销售额占比不足15%,60%的市场主体受困于渠道不稳定、品牌溢价低”的痛点,抖音直播等新业态尚未形成规模效应,线上推广的滞后进一步加剧了销售瓶颈。
聚力献策谋发展青春智慧助振兴
“产业链短板就是发展突破口!”结合调研发现,团队针对性提出如下3点建议。一是建议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建立黑莓种质资源库,培育适应长三角气候的本土化抗旱品种。二是引入冻干技术、黑莓酵素等精深加工生产线,打造黑莓+健康产品矩阵。三是构建“云上黑莓”智慧平台,整合京东、拼多多等10余家电商平台资源,推动“直播带货+社区团购”新模式。
“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,黑莓产业链的每一环都连着乡村振兴的脉动。”团队成员表示,此次实践让大家深刻理解了“三产融合”的实践意义。未来,团队将整理调研成果形成报告,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,以青春力量助力“小浆果”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“大产业”。

从田间到云端,从种苗到品牌,南财学子以脚步丈量责任,用智慧破解难题,在“小浆果”里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大担当。这场跨越校地的双向奔赴,不仅为黑莓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,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把知识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青春誓言,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“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”的生动实践。